来源:人气:948更新:2025-08-21 12:54:51
张钢的办公室墙面布满了《猫和老鼠:星盘奇缘》的分镜草图,这个能容纳30人的工作空间里排列着数十台电脑。过去五年间,这些电脑的使用者们始终未曾享受过完整的周末假期,而随着电影的正式上映,他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休息时光。在制作过程中,那些反复修改的分镜画面曾让张钢经历巨大压力,作为导演,他曾一度担忧项目前景不明朗,好在最终所有努力都凝聚在了华纳兄弟与中影集团联合出品的《猫和老鼠》大电影——《星盘奇缘》中。
张钢曾是青青树动画的骨干成员,这家被誉为中国动画电影行业标杆的公司培养了众多人才。五年前,他选择独立创业,成立初心映画,随即便迎来与华纳兄弟合作《猫和老鼠》大电影的机遇。彼时国内动画电影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哪吒》系列尚未诞生,动画产业整体仍显青涩。在他看来,这既是拓展公司业务的关键契机,更是向国际展示中国动画实力的舞台。他提到,近年来中国动画制作已达到较高水准,合作方也渴望通过作品让世界看到中国团队的能力。
然而这段合作之路远比预想复杂。张钢与制片人杨劭靖坦言,与国际巨头合作缺乏成熟范例,连付款流程都需要反复摸索。期间更遭遇华纳兄弟组织架构调整等变数,让项目推进充满不确定性。直到今年8月2日影片上映,张钢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网络上出现针对"圈钱"的批评,但这些评价往往指向制作周期短且品质欠佳的作品。张钢强调,自己从未休过周末,春节期间也持续高强度工作,确保项目质量。
在《星盘奇缘》与暑期档的碰撞中,国产动画电影迎来爆发期。同期上映的《浪浪山的小妖怪》和《罗小黑战记2》等影片,使主打少儿市场的《星盘奇缘》在票房上略逊一筹。但张钢对作品仍充满期待:"虽然存在质疑声音,但没人否定电影质量。若票房表现理想,未来或许会有续作计划。"五年来,初心映画团队从30人扩充至近500人,全员以展示实力为目标。
从最初被退回的分镜图,到获得华纳美国团队对动画表演还原度的认可,这段历程凝聚着团队的汗水。杨劭靖将其形容为"国产合拍动画从0到1的突破",相较于票房数字,这种尝试更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坚信,随着市场热度上升,更多类似的合作模式将涌现,而初心映画探索出的路径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回顾创业历程,张钢曾参与制作中国首部具备商业价值的院线动画电影——《魁拔》系列。从2011年担任美术导演到2014年出任总导演,这部面向青少年的"热血"动画在国内取得突破。尽管票房未能盈利,但豆瓣评分均超过8分,获得业界广泛认可。在青青树动画时期,他还参与构建了国内动画电影工业化流程,见证了中国动画师从为日本公司绘制"飞机稿"到自主创作的转变。
张钢在青青树动画期间,通过深入研究日本动画技术,逐步改变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格局。当时公司160余名员工为确保角色形象统一,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工业化流程,包括镜头透视数据、开角参数、画面构图比例等,所有细节均需提前计算并交付后期团队。
他曾坦言《魁拔》三部曲各具挑战:首部曲开创了中国写实动画电影先河,所有技术均为首次尝试;次部曲面临2D转3D的转型难题,国内仅有少数人员参与过类似项目,最终仍由团队自主完成;第三部曲则要在有限预算内打造"特效大片"。从职业生涯初期起,张钢便不断直面各类技术瓶颈。
该系列作品不仅推动了动画电影市场发展,更培育了多位行业人才,包括《长安三万里》导演邹靖、《大鱼海棠》副导演裴斐、《姜子牙》导演李炜等。然而,由于市场反响不佳,《魁拔》系列最终遗憾断档。2017年青青树联合创始人武寒青因融资压力离世,后续影片被迫延期,这对张钢造成深远影响。
在经历《魁拔1》3000万元投资仅收回300万元的困境后,张钢选择独立创业。初心映画接手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是与导演杨凡合作的短篇小说集《继园台7号》,该片邀请张艾嘉、蒋雯丽、吴彦祖等明星配音,并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使张钢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2019年,张钢因其他项目接触华纳兄弟,参与竞标《猫和老鼠》85周年纪念动画电影。华纳兄弟希望借此IP延续新生代观众群体,并拓展中国市场。这个机会让张钢首次系统思考中国动画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力。杨劭靖在迪士尼的工作经验使其与张钢产生共鸣,二人决定共同竞标。
为实现文化融合,张钢创造性地设计"屋脊兽"形象,将经典IP"汤姆猫"和"杰瑞鼠"植入中国神话叙事体系。项目初期,华纳兄弟对这一概念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后续制作中,"像"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却成为最大挑战。张钢透露,即便在三维制作中,正面呈现可能符合预期,但侧面或后脑勺视角仍需反复调整。
为达到"像"的要求,团队进行了大量画稿工作,张钢个人估算累计绘制约10万张。杨劭靖指出,美式动画特有的夸张动作幅度,尤其是"猫和老鼠"系列标志性的挤压拉伸画面,在国内缺乏成熟的技术积累。这导致前期制作需进行全面修改,且整个过程耗资巨大。国内能够胜任此类动画制作的团队寥寥无几,团队内部也经历了漫长的磨合与培训阶段。
前期阶段,张钢的核心任务聚焦于如何让三维角色更贴近原作形象。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与团队共同研发了"C字曲线模型",该模型精准涵盖手部与身体的弹性变形参数、头部角度与位移的动态调节等核心数据。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甚至影响到电脑特效师的常规工作——他们需要同步练习手绘技巧,张钢认为唯有保留这一环节,才能确保角色呈现真正意义上的"神韵"。
为统一创作标准,张钢连续三月系统培训40家合作工作室。他特别建立了一项工作准则:要求自己在24小时内完成对工作室邮件的详细回复,且必须包含具体可执行的改进建议。这种近乎苛刻的效率要求,源于他对"形似"与"神似"双重标准的坚持。
在形象还原之外,张钢更追求好莱坞级别的表演质感。他以2023年《超级马利欧兄弟》大电影为标杆,逐帧解析其色彩体系与场景构建,特别强调"杜绝纯黑画面"等细节规范。这种创作理念与制片方产生明显分歧,杨劭靖坦言:"我们经常陷入创意与成本的博弈,导演追求艺术表达,而我需要平衡商业诉求。"双方在关键决策点上的激烈争论,成为项目推进中的常态。
尽管技术难关最终得以突破,但项目面临的真正挑战往往超出创作范畴。杨劭靖透露,前三年团队将大量精力投入剧本打磨,虽然进度表上看似停滞,但实际完成了深度的叙事架构工作。这种在创作之外的资源消耗,折射出动画电影工业化制作的复杂性。
动画电影领域的合拍模式并非缺乏先例。2019年国庆档,东方梦工厂首部原创动画电影《雪人奇缘》成功登陆国内院线。作为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美国梦工厂合资成立的动画工作室,其资源储备处于行业顶尖水平,核心制作团队多由海外成员构成,但项目制作周期仍长达7年。当年制片人苏珊妮·伯尔基(Suzanne Buirgy)在采访中坦言,中美合拍片的核心挑战在于"沟通成本","我们在特效制作环节与东方梦工厂保持了长期密切沟通,但时差问题使得协作效率受限,幸运的是双方都致力于实现最佳创作效果。"杨劭靖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由于时差与节假差异,合拍电影的沟通成本比纯国产项目高出许多,而《星盘奇缘》的协作难度更远不止于时差因素。项目推进节奏受制于中美两个团队的协同,某次剧本分镜汇报甚至需要等待数月时间,这对创意实现和制作流程造成明显影响。直至2023年,这种协作困境才出现实质性改善。据媒体报道,当年9月华纳兄弟完成亚太区组织架构调整,将中国区发行与营销业务纳入美国总部直接管控。杨劭靖透露,美国团队成员现已掌握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信息反馈时效提升至24小时内。2023年底,项目正式进入中期制作阶段,上映时间压力促使工作节奏明显加快。面对首次跨国协作,尽管杨劭靖拥有迪士尼工作经历,但实际操作中仍低估了项目难度。首要挑战源自财务流程,由于华纳兄弟拥有全球市场体系,杨劭靖需要应对多套不同的财务对接机制,"从美国总部到亚洲各分支机构,每项事务需匹配不同对接公司,付款地址频繁变动,这要求我们做大量合规性说明工作,相较国内合作显然更加复杂。"同时,美国公司的评估体系也呈现差异化特征。杨劭靖指出,国内动画项目多以财务数据作为核心评估标准,而中美合拍需要从财务数据、人员配置、制作周期等多重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并在制作过程中按阶段提交详细进度报告,"例如在特定节点需明确展示作品进展与预算匹配情况,这使我们的工作量显著增加。"不过,张钢和杨劭靖均认可华纳兄弟的契约精神,"从项目筹备至今,华纳兄弟始终未出现中途退出情况,电影如期上映本身就是重大突破。"谈及未来发展,两人对此次"从0到1"的尝试保持积极期待。张钢认为,尽管过往五年因此错失部分商业机会,但"未来提及初心映画时,这将是与华纳兄弟合作过《猫和老鼠》的里程碑。"杨劭靖则认为,当前国内动画市场繁荣,投资方众多,"中美合拍应成为重要合作形式。过去十年我们已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现在正是推进此类项目的最佳时机。"他表示,"《星盘奇缘》至少证明了原汁原味的美式IP能够由中国团队进行本土化创作,这种跨文化合作模式或将开启新的市场可能。"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