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再拍“唐悬疑”,古装悬疑剧为何“落户”唐朝?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92更新:2025-09-13 22:15:48

2022年,一部缺乏流量明星加持、未进行大规模宣传、也无热门IP支撑的古装剧《唐朝诡事录》却意外成为年度黑马,实现逆势走红。两年后,《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简称《唐诡2》)再度亮相,凭借扎实的剧本和精良制作,播出前平台预约量已突破550万,开播后热度持续上涨,迅速攀升至9500点,稳居在播剧热度榜首。

近期《唐诡2》作为系列续作,整体表现令人满意。该作品延续了首部的叙事脉络,故事架构、人物塑造及艺术风格均与前作保持一致,仍以盛唐时期的朝堂权谋为背景展开悬疑探案。对于古装悬疑剧爱好者而言,或许会察觉到系列剧的共同特征:频繁出现的"唐朝"元素,使得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风起洛阳》《御赐小仵作》,再到《唐诡》系列,唐代题材悬疑剧近年来持续占据热度榜首,引发业界思考:为何这一类型能成为古装悬疑剧的领跑者,引发广泛共鸣?

与《长安十二时辰》《御赐小仵作》等传统推理剧不同,《唐诡》系列的核心特色在于"诡"字的深度挖掘:两部剧均采用八个独立单元的叙事结构,每个案件都弥漫着浓厚的志怪氛围。剧中充斥着魑魅魍魉、幻法道术、异域传说与珍禽异兽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神秘主义色彩。该系列在题材上汲取了《酉阳杂俎》与唐传奇中的神秘主义元素,同时深入探讨"装神弄鬼"现象背后的人性扭曲,与传统唐悬疑剧形成鲜明区分。从目前已播出的前两个单元来看,《唐诡2》延续了系列的核心设定。《降魔变》聚焦佛寺壁画中的魔王疑似脱离墙壁实施谋杀,《仵作之死》则讲述仵作在子时遭遇离奇死亡,其死亡现场与陪葬泥偶作坊中的泥俑存在诡异关联。值得关注的是,《唐诡2》在制作层面展现出明显的升级,对盛唐风貌的历史还原精度显著提升,同时在幻术道法、奇珍异兽等民俗意象的特效呈现上更加细腻。例如《降魔变》中"三魔女"的变形场景、异兽木仆的吃人画面等特效镜头,均展现出扎实的制作实力。

该系列通过"诡事漫谈"形式成功突破圈层,成为现象级作品。其背后反映出唐代悬疑题材的叙事方式正在迈向多元化发展。如果说,早年的唐悬疑以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及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电影为代表,那么近年来则呈现出更广阔的创作格局与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的作品涵盖多个方向,包括融入反恐元素的《长安十二时辰》、结合漫画改编的《大理寺少卿游》、聚焦仵作行业的《御赐小仵作》,以及延续悬疑与动作元素的传统型古装探案剧《风起洛阳》《大唐狄公案》等。从这一角度来看,《唐朝诡事录》亦巧妙融合了公路叙事元素,其主人公因贬黜身份而展开的游历轨迹,为传统探案框架增添了新的叙事维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唐诡》系列在第二季的多元化尝试也暴露出内容庞杂导致叙事失衡的问题。与第一季以单一案件构建主线不同,第二季虽延续首案铺陈大框架的模式,但多个支线案件的交织使得故事结构显得松散。特别是《降魔变》中反派群体的设定,迫使剧情在多个线索间反复切换,犹如拼凑碎片化的拼图。这种叙事策略虽具探索性,却使首案《长安红茶》和《降魔变》的观感相对削弱,中间环节虽无明显漏洞,但节奏拖沓的问题依然存在,令观众在冗长的探案过程中产生疲惫感。

剧中朝堂戏份的设计亦引发争议,部分情节逻辑存在松散之处。如故事中公主计划在壁画揭幕仪式上刺杀太子,其手下为私利泄露机密,导致外部势力趁机介入,最终演变为一场闹剧。然而,这种戏剧性冲突也侧面展示了唐悬疑题材的延展性与包容性。

值得关注的是,同日开播的剧集中,另一部同类题材作品《唐朝异闻录》同样聚焦唐悬疑题材。相较之下,该作品作为短剧形式,更侧重于紧凑剧情与即时悬念的营造,但在叙事深度、制作水准及演员表现方面均逊色于《唐诡》系列,正如网友评价所言'整体不在同一维度'。

尽管如此,仍可印证唐悬疑题材在当前影视市场的旺盛热度。事实上,网络电影与短剧领域中,围绕'狄仁杰'等经典IP的衍生作品层出不穷,志怪题材亦持续占据重要位置。

各具特色的“狄仁杰”IP网络电影系列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其根源在于唐代文化为悬疑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交融的高峰,盛唐时期的审美体系具有极强的延展性,而唐传奇与志怪文学则为现代探案叙事注入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朝堂政治题材更与案件侦查形成了天然的契合点,复杂的政治生态与扑朔迷离的命案相互映衬,暗含对权力结构的深层思考。这类作品本质上是在解构案件背后的人性博弈,因此对创作者提出了双重考验——既需构建严谨的悬疑逻辑,又要在权谋与破案的叙事中保持平衡。事实上,当编剧能够专注打磨案件本身的戏剧张力时,往往能突破题材局限,创造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经典之作。

从行业视角来看,选择唐代作为悬疑故事的背景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将悬疑元素置于古代语境中能赋予叙事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既可展现志怪题材的独特魅力,又能将案件背景拓展至朝堂政治层面,营造更具张力的戏剧冲突。其次,唐悬疑已形成稳定的IP影响力,以"狄仁杰"为代表的系列作品持续积累市场认知,而唐代作为大众最为熟悉的朝代,其历史事件与人物形象天然具备话题性,这种文化亲近感往往能引发观众"这题我会""原来是TA"的共鸣体验,正如《长安三万里》等作品所验证的那样。更重要的是,唐悬疑的创作契合当前国潮复兴的趋势,唐代妆容、服饰、礼仪等文化符号既具视觉吸引力,又为精细化制作提供展示空间,当这类题材形成规模化制作后,建筑布景、服装道具等资源还可实现循环利用,形成可持续的创作体系。

然而,挑战同样显而易见。正因如此,观众对唐代文化的熟悉与追捧反而对剧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若想真实还原盛唐气象,必须在妆容服饰、美术设计、场景布置乃至历史细节等多维度进行严谨考究,任何疏漏都可能破坏沉浸感。尽管当前唐文化悬疑剧已初具规模,但作为古装剧领域相对小众的类型,其差异化创作空间依然存在。对于长期被古偶剧充斥的观众而言,这类兼具文化深度与叙事张力的作品,或许正是亟需的优质内容补充。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