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大结局,为角色画魂,为民族写史,为中国传精气神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42更新:2025-09-14 00:48:06

9月9日晚,电视剧《归队》在腾讯视频率先放出大结局片段,而央视八套则定于10日晚间正式播出完整结局。作为拥有超级会员的观众,笔者率先解锁了这一珍贵内容。大结局延续了剧集一贯的高水准叙事,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剧情转折。田小贵同志最终完成归队仪式,成为故事的重要见证者。在收官篇章中,有两个极具感染力的场景令笔者动容:其一,教书先生用朴实的中国话为孩子们讲解《枫桥夜泊》的意境;其二,所有完成归队的同志齐聚山岭之巅,用行动诠释信仰的力量。这部作品凝聚了编剧高满堂、导演臧溪川以及全体演员的匠心独运,既塑造了鲜活的银幕形象,又以艺术化手法记录时代印记,更传递着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归队》以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为创作主线,其核心意图在于为民族立传,特别是再现那段烽火岁月中东北抗联的英勇事迹。在历史题材创作中,如何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动人故事始终是创作者面临的首要挑战。普通剧集侧重情节铺陈,精品剧作则聚焦人物塑造。当编剧为角色注入灵魂,这些形象便能突破纸面桎梏,迸发出真实的生命力,从而让一段厚重的民族抗战史焕发生机。高满堂先生的剧本之所以令人称道,在于其独特的"画魂"技艺——不同于传统创作中单纯构建角色外形与背景的"画血肉"、"画骨架子",而是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核。这种创作方式造就的剧作,观众在观后往往难以忘记那些令人动容的角色瞬间,而非仅仅停留在故事框架的表层。

兰花儿以生命赴使命的抉择,印证了她作为战地玫瑰的悲壮与坚韧,即便遭遇土匪囚禁,仍能在绝境中重振旗鼓,重新集结起一支抗日队伍。而松林镇酒馆老板娘大阔枝,则在暗流涌动的岁月里始终秉持良知,用微弱的烛光照亮正义的路途。大结局中,她带领乡亲们举着火把冲向敌方据点的场景,成为震撼人心的壮举。排长老山东坚守信仰的抉择更为悲壮,他至死未见抗战胜利,却将未竟的事业托付给儿子小山东。在老汤的带领下,这支队伍最终突破重重阻碍,查明日寇的秘密机场,以精准情报实现对敌人的致命打击。汤德远在抉择时展现的挣扎与担当,更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人性在战火中的光辉与复杂。

从性格爽朗的万福庆到深陷爱恋的高云虎,再到以命相护的田小贵,这些角色皆以其生动的灵魂特质被观众镌刻于记忆深处。他们不仅拥有具体的情感与血肉之躯,更承载着抗战精神的纯粹信仰,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精神高度。诸如"老驴子"一家三子浴血奋战、"柳八爷"默默支援武器、"王义山"以珍贵药材助阵、"小马"带领兄弟共抗外侮等故事,每个角色的姓名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标记。正是这些角色赋予了历史真实的生命力,使观众在荧幕之外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编剧通过为角色注入灵魂,让故事自然流淌,而这些故事本身,恰是诠释民族抗战史的生动载体。当观众提及抗联历史时,自然而然会想起老山东、汤德远、田小贵、兰花儿、高云虎、万福庆等名字,见证着历史与角色的相互成就。

《归队》这部电视剧的创作初衷,最终指向的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重塑。在大结局中,教书先生以中文教授《枫桥夜泊》这一桥段,极具象征意义。此前他被迫用日语授课,仅因传授几句中国话便遭日寇暴力对待,这揭示了侵略者并非单纯觊觎领土,而是意图摧毁中华文明的根基。正如剧中所展现的,文化存续才是民族存续的核心命题。当我们频繁提及"中国"二字时,是否真正思索过这个概念的本质?它超越地理疆域的界定,更在于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精神内核。中国以自身的文化基因构建国家形象,而《归队》这类具有历史纵深的影视作品,其终极使命恰如教书先生吟诵古诗般,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火种,重塑民族精神谱系。

高满堂先生的创作功力,深刻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内核。在以往关于《南来北往》的剧评分析中,我曾指出:若想探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这部作品便是最佳注解。而今观《归队》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人的坚韧品格亦在此剧中得以呈现。其作品始终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又不断赋予其时代注解,形成双向的文化对话。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