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东北文艺复兴”,与每个人有关的集体记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07更新:2025-09-14 02:02:36

近十余年来,东北题材影视作品持续在国内外影展引发关注,《钢的琴》《白日焰火》等佳作曾备受瞩目,而《漫长的季节》则以破圈效应掀起广泛热议。这种对东北地域的影像聚焦已形成持续脉络,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新作将公众视线引向这片经历深刻变革的土地。值得注意的是,文学领域也同步呈现创作热潮,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东北籍青年作家相继涌现,他们以个人生活经历为创作源泉,拓展了东北故事的表现维度。随着影视行业的积极响应,这些文学作品不断登上银幕与荧屏,其中《平原上的摩西》《生吞》等代表作已在过去五年内完成影视化改编。8月30日至9月27日,上海电影发展研究院联合MOViEMOViE影城主办的"银幕上的东北"国产电影展映活动,通过《钢的琴》《日光之下》《逍遥·游》《一日游》四部影片的集中放映,系统展现了东北题材在影视创作中跨越十年的演变轨迹与多样性表达。

正在展映的《日光之下》与《逍遥·游》皆出自东北籍导演梁鸣之手。这位曾以演员身份出道的创作者,在约十年前将事业重心转向导演领域,逐渐成为影坛上备受业界关注的青年导演代表。2019年,梁鸣编剧并执导的《日光之下》在平遥国际影展荣获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大奖,而四年后诞生的《逍遥·游》则改编自班宇的短篇小说,作为东北文学影视化的重要典范之作,该片不仅入围多个国际影展,更摘得第7届平遥国际影展青年评审荣誉·最佳影片奖。在上海库布里克书店近日举办的一场对谈中,梁鸣与作家于是、诗人木叶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了创作与故乡的深刻联系、跨领域创作者的相互影响,并剖析了"东北文艺复兴"现象如何突破地域界限,在更广泛群体中引发共鸣。

对这位“新上海人”而言,东北始终是她的精神原乡。她曾走访东北多个城市,亲身感受过锦州的老式里弄与沈阳的重工业风貌。在她眼中,东北文艺的复兴并非宏观叙事,而是通过个体生命体验映射时代变迁的轨迹:“当谈论‘东北文艺复兴’时,我们探讨的是时代本身。东北经历的一切早已沉淀为集体记忆。”

诗人木叶虽为北京人,却与东北有着特殊的缘分。18岁踏上辽东大地的他,意外开启了与这片黑土地的深度对话。在木叶看来,东北文艺最显著的特质在于其独特的喜剧精神——这种在困境中以幽默消解沉重的能力,不仅贯穿于文学与影视创作,更在音乐等流行文化中展现独特魅力。他特别提到李雪琴在《逍遥·游》中那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这已成为脱口秀舞台最具代表性的金句之一。

木叶指出,东北文艺作品常蕴含犯罪悬疑元素,通过一桩桩具体案件揭示人性的复杂面:“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普通人的温情脉脉,突然跌入时代剧变的漩涡,这些转型的阵痛最终化作日常生活中的微妙变化。”他认为,在国家与民族发展历程中,东北文艺始终在记录着社会关系的微妙转变:“在民族觉醒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家庭纽带的裂变与情感的断裂。”

导演梁鸣的首部长片《日光之下》历时八年创作,将镜头对准故乡伊春,以雪国边境的冷冽氛围构建了一个充满隐秘的少女成长叙事。谈及创作初衷,他表示:“最初的灵感源自对故土的深情厚意。”影片中那些鲜活的故事,正是通过每年返乡与亲友共餐时的闲聊逐渐成型:“在东北,人们总爱聚餐畅谈,无论是一对一的私语还是十几人的围坐,没有一顿饭是安静度过的,这种热络的交流方式让我听到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日光之下》的魅力在于,梁鸣以细腻的影像语言描绘了三位主角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同时承载着对社会议题的深刻思考。这种创作特质延续至后续作品《逍遥·游》,呈现出更为平实而隽永的艺术表达。

由吕星辰、李雪琴主演的《逍遥·游》改编自班宇同名短篇小说,聚焦东北地区普通民众在困境中挣扎又充满希望的生活图景。2020年春天,导演梁鸣首次接触到这部作品时便深受触动,决定将其搬上银幕。小说中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蕴含着对生活细枝末节的深刻描摹和人物内心涌动的情感浪潮,这些元素在梁鸣心中留下了持久的共鸣。从文学创作到影视改编,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虽有差异,却形成了跨越媒介的共振效应。梁鸣认为这种现象与创作者的时代经历密切相关,他与双雪涛、班宇、郑执同为80后作家群体:"我们虽身处林区与工业区不同的环境,但相似的经历塑造了对生活的共同认知。东北的普通人在失去工作、面对转型时的生存状态,恰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梁鸣在阅读《逍遥游》时,总会联想到家乡那些从小陪伴他成长的朋友与同学,以及他们熟悉的面容。小说中塑造的许玲玲、谭娜和赵东阳,恰是生活中最平凡的群体。若他未曾前往北京追求演员梦想,或许也会过着与他们相似的生活——平凡却真实。梁鸣指出,这些人物并非边缘群体,无需面对生存困境,他们都能维持基本生活。谭娜希望经营好自己的小摊铺,渴望被爱;赵东阳则在殡仪馆与医院之间奔波,困于破碎的婚姻;许玲玲因疾病缠身,每日操心的是如何度过当下,寻求一丝温暖。他们缺乏对未来的憧憬与宏大理想,只专注于眼前的生存状态。

梁鸣坦言,即便是在看似普通的生活里,把日常过好也变得异常艰难。他推崇班宇笔下的这组人物,认为这些生活在边缘地带的普通人同样值得被书写。令人意外的是,这部由东北籍导演执导、改编自东北籍作家作品、并有知名东北艺人参演的影片,却并未展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梁鸣注意到,《逍遥·游》中方言的运用虽彰显地域属性,但故事本身具有普适性,人物形象可迁移至任何地域。

谈及创作理念,梁鸣强调作品的核心始终聚焦于人性本身。他认为,东北文学中人物与地域的关系时而紧密、时而疏离,但核心始终是人的生存状态与情感需求。关于未来创作方向,梁鸣表示无论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北还是南方,最终都回归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探索。在采访尾声,他特别向观众推荐了心目中代表性的东北影视作品——电视剧《马大帅》以及张猛导演编剧、范伟主演的《耳朵大有福》,“这些作品在表演、剧本和拍摄层面都达到很高水准,堪称东北题材的典范之作。”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