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之光》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贾樟柯电影对我影响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33更新:2025-09-14 06:45:19

印度新锐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执导的电影《想象之光》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后引发热议,凭借3.3分(满分4分)的场刊评分位列评审单元第二名,并成功斩获评审团大奖。

戛纳专访|《想象之光》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贾樟柯电影对我影响大

本片以印度孟买为背景,细腻描绘了三位女性在都市环境中交织的情感纽带与深厚友谊。导演通过柔和的镜头语言、散文式的叙事节奏以及轻盈的配乐,营造出如梦似幻的观影体验,将观众引入一个充满湿热与喧嚣的孟买城境,传递出蕴含东方美学特质的细腻情感。据导演透露,该片最初被安排在次级单元"一种关注",直至片单公布前才被提升至主竞赛单元。对于印度电影而言,这不仅是三十年来首部入围主竞赛的作品,更标志着其社会文化、电影产业生态、创作自由度及性别平等议题将受到国际影坛的广泛关注。尽管影片并未刻意展现地理奇观或文化差异以吸引眼球,但其对印度社会现实的深刻映射仍引发热议。导演在采访中的从容应对与理性表达,显示出对舆论关注的充分准备。电影节的这一安排,某种程度上为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印度电影现状的窗口,而"评审团大奖"的认可也将助力《想象之光》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凤凰网娱乐特别在戛纳采访了这位获奖导演,探寻其创作背后的思考与感悟。

戛纳专访|《想象之光》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贾樟柯电影对我影响大

在探讨电影主题时,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回应了关于印度电影中女性角色呈现的讨论。她指出,传统上印度电影多聚焦男性角色的叙事,但当前这一格局正在发生转变。随着女性题材影片的增多,如本届电影节中以女性视角展开的多部印度作品,包括桑德亚·萨里执导的《桑托什》在"一种关注"单元的展映,印度电影正在重新定义性别表达。卡帕迪亚强调,电影创作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变迁与人性百态,而她身边众多女性形象的观察,使电影中的角色更多元化地呈现女性视角。

戛纳专访|《想象之光》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贾樟柯电影对我影响大

在电影中,不同年龄段女性角色的呈现并非偶然。帕亚尔·卡帕迪亚坦言,这是她有意为之的创作选择。她认为年长女性往往比中年女性更具生命力,因此希望展现所有年龄段女性的独特魅力。影片通过一位年迈老妇人与年轻舞者之间的叙事跨度,暗示着"一个人"完整的生命轨迹,却以多元阶段呈现。这种年龄层的多样性,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人生的复杂面貌。

关于选择孟买两位护士作为核心人物,导演表示这源于对城市本质的思考。作为印度最大的移民城市,孟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体,这种多元性在火车上尤为明显——车厢里此起彼伏的方言,既成为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也构成了独特的隐私屏障。影片中穿插的马拉雅拉姆语学习情节,恰好映射出城市移民在文化适应中的困境,而护士角色的设定则强化了"朋友即家人"的主题。这种关系既没有血缘纽带,又超越普通友谊,成为都市生活的重要支撑。

选择在雨季拍摄的决定,源于导演对孟买城市气质的独特观察。这个热带城市仅有明显的季风与非季风两个季节,气温常年维持在30-35摄氏度之间。雨季带来的天气不确定性既是挑战,也是创作灵感来源。在雨水冲刷下,城市建筑仿佛被抹去轮廓,创造出朦胧的视觉效果。这种季节特征隐喻着人生的转折点,既象征着炎热夏日的终结,也暗含着城市生活特有的浪漫与现实的矛盾。导演特别提到,现代孟买人已习惯在雨季中耗费两小时通勤,而拥挤的交通系统更是让这座城市充满戏剧性。

戛纳专访|《想象之光》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贾樟柯电影对我影响大

在谈及片名中的“光”时,帕亚尔·卡帕迪亚透露,她与摄影师长期驻扎孟买,早在三年前便开始构思如何通过光影与镜头语言呈现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她希望将孟买季风季节的视觉特征转化为影片的色彩基调,例如当地居民用蓝色塑料布覆盖房屋以抵御风雨,这种被风卷起的蓝色布料在城市中交织飘荡,形成了极具电影感的视觉符号。这些冷色调的蓝色、紫色与洋红色不仅出现在建筑上,也弥漫在铁路上,成为影片不可或缺的元素。

影片第二幕聚焦孟买南部的沿海区域,这里特有的红土与红砖建筑群形成鲜明的红色调,搭配雨季后干枯的树叶与葱郁的自然景观,构成截然不同的视觉层次。卡帕迪亚通过镜头运动的变化来强化叙事节奏:前半部分强调城市中平移镜头带来的流动感,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垂直视角展现建筑群与海洋的壮阔格局。在光影运用上,她倾向于探索暗色的美学,尽管本片环境光并不完全暗沉,但那种朦胧的、灰蒙蒙的氛围恰好呼应了她想要的梦境般质感。她更希望最终幕完全发生在夜晚,然而受限于拍摄条件,这种长时间夜景拍摄面临光线复杂等技术挑战。

戛纳专访|《想象之光》导演帕亚尔·卡帕迪亚:贾樟柯电影对我影响大

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许多作品包含性爱桥段与酗酒等元素,但你的创作对此类内容的呈现方式显得格外柔和。对于是否担忧展现这些主题,帕亚尔·卡帕迪亚表示:随着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印度观众更容易接触到这类话题,相较于十年前已有所改善。她认为仍需更多改变,但并非必须在电影中刻意展现性或欲望,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文化视角进行表达。这种复杂性对印度电影而言至关重要,而她的新作正是探讨每个人内心欲望的呈现。

谈及电影风格,帕亚尔·卡帕迪亚提到:她深受兼具非虚构与虚构创作的导演影响,如贾樟柯。这位中国导演通过纪实手法融入虚构作品的实践,启发了她对电影形式的探索。她特别欣赏米格尔·戈麦斯将多种元素融合的创作方式,并在电影学院毕业作品中尝试突破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她强调:电影的定义往往服务于电影节体系,但创作者应不断实验,这种探索本身就决定了作品的最终形态。

关于入行经历,帕亚尔·卡帕迪亚透露:她在大学时期创办了孟买实验电影节,这个平台让观众得以接触非主流电影作品。当时没有互联网,寻找这类作品需要依靠电影节的指引。这个经历极大拓展了她的艺术视野,让她意识到印度电影电视学院(FTII)这类机构的重要性。尽管首次申请未被录取,她选择再次尝试,最终获得入学资格。在学院期间,她接触到了大量前苏联及捷克电影作品,这成为她艺术观念的重要养分。

谈及家庭影响,帕亚尔·卡帕迪亚表示:母亲纳里尼·马拉尼作为国际艺术家的成就,为她从事电影创作提供了可能性。虽然母亲选择艺术道路经历了艰辛,但这种精神鼓励她勇敢追求创作理想。她观察到母亲在厨房与工作室皆创作的场景,认为这种将生活与艺术融合的态度恰似电影的本质——通过材料的组合不断进行创造性实验。

当被问及是否可能执导宝莱坞电影时,帕亚尔·卡帕迪亚笑着回应: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尝试,但目前尚不具备相关技巧。她坦言:拍制宝莱坞电影能让作品触及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这正是她期待的方向。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